又是疫情又是地震又是花蓮王,一晃眼發現自己居然六年沒有到花蓮了,只有2020年到台東時順到去了趟花蓮八通關古道與花蓮玉里:台灣黑熊教育館,卻沒有再踏入花蓮市區。
延伸閱讀:花蓮玉里:台灣黑熊教育館
看著網路上花蓮因為天災人禍,曾經去過的、後來關注過的店家各個叫苦連天卻又咬牙苦撐,該去趟花蓮的念頭油然而生。
本想著花蓮的車票應該好訂吧,結果買票時普悠瑪、新自強早已經一票難求,以為是跟撲馬設立服務處撞了期。但上了火車、到了車站,才發現遊客似乎終於慢慢回到了花蓮。
大概是因為會期終於結束,大家不用再支援了吧。
本以為花蓮的餐廳應該不用預定吧,但第一晚的海鮮餐廳就只能趕在六點前結束。這一晚,當電話詢問「肉肉餐桌」時,老闆說六點半已經沒有兩人座位,最快要到七點時,心裡有些喜悅。等到六點五十分抵達餐廳,看到店裡大桌小桌都坐滿了客人,不禁暗自替老闆鬆了口氣,老闆撐了那麼久,終於有些曙光。
延伸閱讀:<老溫隨筆> 花蓮肉肉餐桌 - 低溫烹調紐西蘭菲力牛排
花蓮不比台北,晚間餐廳一輪沒有坐滿,就辛苦了。
六年前小溫還是個不敢也不能吃熟食的屁孩,現在已經是個中學生。想了想,他似乎沒有自己單獨吃過牛排餐,過去不是躺在嬰兒車裡,就是在一旁當陪客,特別是在Danny & Company的鐵板燒,陳師傅會幫他特別再熟一點。
題外話,有人知道陳師傅去了哪裡嗎?最後一次打去定位,剛好遇到陳師傅剛離職,從此也就沒再去過。
延伸閱讀:Danny & Company 鐵板燒之和牛三重奏 & 波士頓龍蝦
擔心小溫還是不習慣生食,提醒他也可以點雞腿排、豬排、櫻桃鴨等,沒想到問他決定時,居然問起我八盎司有多大?原來他鎖定的是經典排餐中的紐西蘭菲力牛排。
藉著這個機會,跟他說明了紐西蘭牛排跟其他牛排的差異,草飼牛與穀飼牛的差異,為什麼紐西蘭草飼牛在台灣的銷路總是差些,也解釋了低溫熟成與一般牛排的差異。最後我們點了八盎司的低溫熟成紐西蘭菲力牛排五分熟給小溫,而十盎司的經典排餐紐西蘭菲力牛排三分熟給了我。
然後此時此刻,發現原來六年前我們也幹了一模一樣的事情。
對比之下,肉肉餐桌這六年差異最大的大概是菜單,從原本文青味的菜單夾板到現在的正式菜單。
莓果醋沙拉與六年前的擺盤幾乎完全一樣,不一樣的是這次有個完全沒吃過油醋沙拉的中學生一根根試菜。
番茄乳酪沙拉則是新朋友,味道不別突出到近乎單純的乳酪搭配上番茄,讓番茄的味道跳了出來,而口感軟Q像個軟糖的乳酪跟多汁的番茄又有另外一番碰撞,這跟六年前我喜歡肉肉餐桌是一樣的理由。
我喜歡他們把麵包交給吳寶春,把甜點交給哈根達斯,而把自己擅長的濃湯、沙拉,跟最重要的牛排當成思索的重點。
點了同樣的紐西蘭菲力牛排,但有不同的熟成方式,也有不同的熟度,成了第一次自己吃牛排的小溫最好的比較機會。相對之下,他喜歡低溫熟成後較軟嫩的口感,以及肉質較絲的口感。
比較起來,我還是一如六年前喜歡未經低溫熟成處理的三分熟牛排帶來的直接、爽朗又俐落的風格。
最後結帳時問了老闆生意有沒有好些,聽到老闆爽朗地說著「有啦!有啦!」,讓人放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