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縣的古稱為土佐國,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獲勝後將原本掛川城主山內一豐移封至四國南方的土佐,稱為土佐籓,取代原本統一土佐並向讚岐、阿波、伊予擴張,一度擁有土佐、讚岐、阿波大部分與一小部分的長宗我部元親的四子長宗我部盛親。山內一豐的領地從五萬一千石大增至二十萬兩千六百石,也因此在2006年被選為NHK大河劇的主角,由上川隆也扮演山內一豐,但全劇主角是由仲間由紀惠主演的山內一豐正室千代(見性院)。

故事以千代為主並不為過,因為山內一豐是尾張岩倉織田家的家臣山內盛豐的三子,但他的父兄在西元1557~59年先後因為討伐山賊與織田信長攻破岩倉城先後戰死,讓山內一豐成為浪人,最後因為跟隨的山岡景隆背棄織田信長,山內一豐才成為織田信長的家臣,並分配到豐臣秀吉的手下。1581年織田信長在京都舉行兵馬演練,由於織田信長以愛馬聞名,讓這個演練成為許多人心中在信長面前表現的機會。當時有馬販販售號稱東國第一的名馬,但因為要價過高而苦無買主,最後千代拿出自己的嫁妝讓山內一豐買下此馬,成功讓山內一豐吸引信長的注意。

只是這個故事是在山內一豐死後百年才見諸於小說,並沒有第一手資料,但卻深植於人心。

除了購馬之外,千代傳說也在關原之戰中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先是將石田三成的勸降書地送往出征東國的山內一豐手中,又將家書藏在信差的斗笠麻繩中,讓山內一豐將勸降書原封不動地送交給德川家康,贏得德川家康的信賴。在傳說中的小山評定中,山內一豐更按照千代的指示率先支持東軍反攻並交出東海道上的掛川城供德川軍使用,開第一槍擁護有功讓山內一豐在關原之戰後得以入主土佐國,成為土佐籓第一代籓主。

也由於這個緣故,當掛川城決定重建天守時就大量參考了山內一豐的高知城,成為日本第一個木造復原的天守。

高知城距離高知市的重要餐飲據點弘人市場不過幾個街區的距離,因此是個非常容易親近的百大名城,同時也是十二座現存天守之一,也是本丸內建築被完全保留的唯一名城。日本十二座現存天守中四國就包辦四座:丸龜城松山城、宇和島城與高知城,報酬率頗高。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在高知的八天天氣都不甚佳,偏偏去高知城的下午是雨勢最大的兩個半天之一,讓我們慶幸自己出門時記得帶上傘,但也讓整個高知城就落在陰鬱之中。

高知城的主體周圍目前規畫為高知城公園,就像許多名城,現在的高知縣廳也就在公園一隅,說明了自從德川家康統一日本進入承平時期之後,位在土佐最富饒之地的高知市區就成了這個區塊的政治經濟中心。在護城河外,高知縣政府另外設立了高知城歷史博物館,將原本土佐籓的眾多國寶典藏在新式的建築之中。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從土佐電的高知城前站下車,沿著街道就能看到在高知城天守的蹤影,過馬路就可以進入高知城公園。不過建議如果要參訪高知城,可以沿著護城河再往前行,就可以抵達整座高知城最古老的「追手門」。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說最古老,是因為高知城的天守雖然是現存天守,卻不是山內一豐1601年因為長宗我部元親統一土佐後的居城浦戶城位置過於狹小而改在現址的大高坂山築城。浦戶城其實就在著名的桂濱海岸,在坂本龍馬紀念館前的停車場旁的土丘就有步道能夠前往浦戶城跡,不過現在只剩下石碑與神社。如果到過桂濱水族館或是龍馬紀念館,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山內一豐會認為浦戶地區並不適合做為治理二十萬石土佐籓的籓廳所在地。


檢視較大的地圖

但是1603年建造完畢的高知城卻在1727年慘遭祝融,整個城廓只有追手門神奇地躲過災厄,土佐籓於1729年開始著手重建,並於1749年完成天守閣重建。只是現在的追手門也不是1601年的產物,而是土佐籓於1664年再建的版本。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追手門外有個國寶高知城的石碑,石碑後的城牆頗有玄機。雖然高知城是山內一豐所築,不像德川家的名古屋城駿府城是透過向天下大名普請,但是在高知城的追手門前,還是留下了石垣刻印。石垣刻印是參與築城的大名或是家族在城牆的石垣上留下代表自家的代號,作為紀錄。只是山內家築的城為什麼會有石垣刻印卻讓人覺得疑惑,回到台灣之後發現許多日文網站也不知所以,甚至還有雜誌出了篇文章探討。有一個說法是這些刻印是昭和時期整修時所留下的紀錄。

延伸閱讀:<靜岡百大名城> 從竹千代到大御所的駿府城公園<愛知名城> 百大名城之名古屋城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另外一個追手們的特色是這裡能夠同時拍到高知城天守閣的正面,另一個同時拍入追手門與天守閣的位置是高知城歷史博物館,但今天雨天同時到的太晚,能夠拍攝的陽台已經關閉。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城有一個在其他城池較少看到的設計叫做「石樋」,這是一個高懸於城牆上且極度突出於城牆之外的排水孔。原因是當初山內一豐選擇在大高坂山築城時,南方有鏡川、北方有江之口川圍繞,因此被稱為河中山城。但是因為外有兩川圍繞,讓高知城較難將內部的水導出,而高知本身又是多雨之處,這次高知之旅就體會到高知的多雨與北部被風面相對乾燥的高松市之間的巨大差異。除此之外,高知還是颱風季許多颱風登陸之處,因此高知的水患不斷,所以先改稱為高智山城,再改名為高知城,最後高知取代了土佐成為現在流傳的縣名。


檢視較大的地圖

從下往上看看不清楚石樋的構造,繼續往上走還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可以看到在三之丸可以看到的這個水路構造有些像是現代的水溝,利用石板做成溝渠,將水導引到凸出城牆之外的石樋把水排出,可以降低城裡土地的含水量與壓力,讓多餘的水可以導出。除了石樋之外,高知城的築城法以野面積工法為主,這在日本的城池並不少見,但對關原之戰後才興建的城池而言卻相對少見,因為大多數的城池都會選擇用當時更先進打込接工法或是切込接工法。高知城選用野面積工法的原因是利用未加工大小不一的石頭來堆砌城牆,自然形成的空隙反而成為天然的排水法。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沿著石階而行,第一個廣場可以看到山內一豐之妻千代也就是見性院牽著一匹馬的銅像,在廣場的另一角落則有愛妻之碑,作為紀念千代之處。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愛妻之碑旁是三之丸城牆,再往前是鐵門跡。鐵門有兩個特殊之處,一個是由於鐵門是通往二之丸與本丸的重要通路,因此鐵門所在的城牆是非常平整、密合,與高知城較多的野面積工法大不相同。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另一個特色,也是高知城在防禦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上了石階之後,會被眼前的城門所吸引而集中攻擊。這個城門叫做詰門,連結的兩方左邊是本丸、右邊是二之丸,但從詰門進去卻沒有辦法直接進到本丸,因為詰門的上層才是連接本丸與二之丸的廊橋,下面則非一直線的出入設計,還設置有倉庫。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更關鍵的是詰門所在的位置是內凹於本丸與二之丸的城牆之間,真正通往三之丸的路徑是右手側的石階,因此如果來犯的敵人被視線誘導所吸引到詰門之前,就會陷入三方包圍之勢,上面的廊橋可以直接向下攻擊,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可以夾擊,甚至從天守閣的窗外往下看,都可以看到詰門就在天守閣直接的視線之內,這個位置就是高知城預設的集火攻擊區域。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過了鐵門跡後就進入三之丸與二之丸的庭園區,其中可以看到前面所述的石樋水路結構與一些紀念碑,接著就可以經由二之丸到通往本丸懷德館的售票亭入口。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從二之丸的入口經過廊道,這個廊道也就是詰門上的二樓,進入本丸可以看到南側正式儀式時進出,釘上鐵板薰得漆黑的黑鐵門,以及本丸懷德堂的入口,有土佐電一日卷有折扣。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非常有趣地,山內一豐的第一座城池掛川城是少數完整保存二之丸御殿的城池,而山內一豐的第二座也是最後一座的城池高知城則是唯一完整保存本丸內建築群的城池,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城池建築群。

換完室內拖鞋,一進入懷德堂就會看到千代與帥氣在白馬上的山內一豐的功名十字路屏風、仲間由紀惠的戲服,以及山內家的家徽、當時使用的一人轎(駕籠)與高知城內諸多雕飾。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但整個高知成本丸最重要的對我而言是是非常完整的書院造,不僅是藩主(城主)主要生活起居的空間,也是接見家臣、外賓甚至上使的區域。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整個書院造的核心是上段之間,從上段之間比其他房間要高上一階就能明白這是藩主的使用的房間。前方低一階的二之間、一旁的三之間就以上段之間為核心圍繞依序而設置。就像大名晉見幕府將軍依照家格不同有各自的控間,在大名家裏家臣也依照家格、與藩主的關係而有各自能到的房間。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順路往內走,在上段之間的背後有一個四面無窗、四疊大小的房間,稱之為納戶之間,這是藩主(城主)護衛隱身之處。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看到這裡,就帶著小溫回到上段之間,從南入側看向上段之間,可以看到上段之間的左側有像櫥櫃,掛著紅色流蘇的裝飾,這個裝飾櫥櫃的背後就是納戶之間,也就是隨身武士(忍者)的藏身之處。一有危險,就會立刻從裝飾拉門而出保衛藩主的安全。可以看到現在在這個稱為「帳台構(帳台構え)」的上方,直接標示了武者隱。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書院造的區域有另一個特殊的構造,稱之為「物見窗(物見窓)」。這是一個狹長,用來觀察外部的窗子,讓在本丸的守軍能夠觀察敵軍整體的動態,中間的橫桿不但有保護也有掩護的作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這跟本丸用以窺伺詰門的火槍、射箭的戰鬥用窗的視野就有明顯的不同。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就像大多數城池的天守閣,高知城內也有各種介紹高知城建築結構、建築歷史的展品陳列,也有一個相當完整的高知城模型,同時有電子式的互動平台。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也一如其他城池,高知城的天守閣也同樣有著極為陡峻的樓梯,也不例外地放著其他著名城池的天守閣照片。

從天守閣下到入口極快,在入口的後方有一個小小的展間,裡面展示了高知的產業與當初山內一豐入城時的故事。在這裡又看到熟悉的捕鯨圖,這次則是以模型的方式來呈現捕鯨的過程。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逛完高知城已經接近五點,一開始選擇先直衝高知城的原因就是因為高知城五點就關門,而高知城歷史博物館則開放到六點,還能繼續觀賞。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一開始就有相當豐富的影片介紹整個土佐國與高知城的歷史,展間也有許多珍藏,如兔型兜、貝型兜、水牛兜、整副的鎧甲等。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但最吸引人的應該是四把太刀,博物館還特別舉辦了票選。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只可惜時間太晚,頂樓已經關閉,無緣拍攝高知城,戶外的大雨還繼續下著。

<高知景點> 高知城 &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高知城
地址:高知県高知市丸ノ内1-2-1

電話
0888-72-4344
網站
https://kochipark.jp/kochijyo/
営業時間
開放時間:09:00-17:00(最後入館16:30,每年12月26日至1月1日公休)

入園費用: 高知城 18歲以下免費,18歲以上420円
         高知城歷史博物館

 

 

 

arrow
arrow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