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藤嘉明與松山城
第一次登上日本古城是高中畢業時跟著阿公到日本,當時剛開始看德川家康因此對這些城池興趣盎然,那一回先後去了大阪城與東京的皇居。但十幾年後重返日本,除了早前幾年在東京繞了皇居一圈並走入皇居的庭園外,似乎每到要參觀城池時就會遇上壞天氣。從原本預計要參觀大阪城的當天開始下了滂沱大雨開始,即使後來轉戰四國,但參觀玉藻城(高松城)與丸龜城時都是細雨綿綿,而這回到了廣島城更是直接大雨侍候,感覺這幾年除了年初跟團到九州時由於旅行團一個都不能錯過,因此每個城池都看過外,似乎自助時安排哪個城都會遇到些困難。
終於,這回有機會可以好好的看完一座城池:松山城。只不過,前一天安排的今治城因為公車莫名未現身而不得不放棄,還是讓人在出發前都不確定到底能不能成真,特別是在如此炙熱的七月天,這一次帶著其實很能走但也很愛唉的小溫來走平山城,更是讓人有種自虐的感覺。
▲ 九州大分縣岡城跡
松山城是目前少數保有完整天守的12座古城之一,也是少數有完整建築群可以從最外圍一路參觀至天守的城池。這座由首代的藩主加藤嘉明在1602年開始起造,後由蒲生忠知轉封,最後由德川幕府的親藩久松松平氏統治到明治維新。以賤岳七本槍聞名後世的加藤嘉明原本是三河國人士,他的父親加藤教明是德川家的譜代,但是在一向宗的一揆起義中屬於一揆軍,事後加藤教明出亡,一度跟隨將軍足利義昭,將軍義昭被放逐後再輾轉成為近江長濱城城主當時還叫做羽柴秀吉的豐臣秀吉手下。加藤教明過世時加藤嘉明只有六歲,後來在豐臣秀吉的養子羽柴秀勝麾下,後來成為豐臣政權下的武功派代表人物之一。關原之戰前加藤嘉明領有伊予國十萬石,關原之戰後因為戰功被德川家康原地增封至二十萬石,同時在勝山開始興建松山城。
松山城是建築於關原之戰後的城堡,但實際走訪會發現這個獲得德川家同意建造的居城居然處處暗藏玄機,不像同時期的城堡以開誇示身分為目的,反而讓我想起在大分縣的岡城跡。作為軍事戰略要地的岡城雖然主建築都已經損毀,但看著城牆的遺跡,就可發現城池的設計依照山勢製造許多區隔圍攻的地勢,可以一窺當時易守難攻的特性。也許正是因為加藤嘉明一直屬於受豐臣家恩惠大名的緣故,讓這座松山城成為一個真正可以拿來當作據點、易守難攻的城堡,這在關原之戰後建築的城堡是相對罕見的設計,恐怕也種下日後加藤家轉封到會津藩的因。
松山城與道後溫泉、少爺列車並列松山市的三個寶,松山城的入口也座落在松山市最熱鬧的大街道上。下了電車,如果分不清楚東西南北,往看得見山的方向走去就不會有錯,因為松山城就建築在勝山之上,是座連立式的平山城。
衍生閱讀:<四國交通> 愛媛松山市 少爺列車
▲ 下電車後往星巴克方向前進就可到松山城纜車乘車處
▲ 星巴克旁的松山城指標
要上松山城有幾種方式,光是登山口就有四個之多,縣廳裡登城道與黑門口登城道分別在二之丸史蹟庭園的南側與西側,古町口登城道則在古町站旁,另一個登城口則在東雲口,不僅是登城道也是搭乘纜車的位置,是最常被旅客利用的遊覽松山城方式。
沿著大街道的入口前進,約莫五分鐘的路成就可以看到以松山城第一代城主加藤嘉明的Q版立牌,新穎的東雲口登山纜車車站的入口就在前方左手側,這棟建築同時也是松山市的觀光協會所在地,。搭乘纜車前,我們在松山市的旅遊展示區遇見了老朋友:今年元宵節在老家西門町舉辦的台北元宵燈節裡的雞年花燈組「五德雞」,而當我們搭乘纜車上到勝山時,在纜車處也擺放了松山市參加今年台北燈節的作品。
▲ 小溫躍馬松山城
▲ 他鄉遇故雞
▲ 松山市參加台北西門町燈節作品
▲ 松山市與台北市交流紀念
除了燈節展品,在這裡也有些介紹古代生活相關的資訊,如當時沒有纜車,達官貴人們就是乘著簡便的小轎上山,同時由於松山城是現存的十二座完整天守的古城池,因此也在這裡介紹了其他十一座的古城,其中四國佔了四座,而愛媛縣包含松山城也有兩座。
▲ 古時登松山城之轎
▲ 現存十二天守,四國就佔了四個
登城的纜車分為兩種,除了一般的箱型纜車外,也有簡單的隨到隨搭的一人乘坐纜車,小纜車的速度不快,除了下面的防護網之外沒有特別的防護裝置,但一路也沒見到有人太過緊張就是。雖然小溫不排斥自己搭纜車,但無奈年紀太小不符合規定,只能一起搭乘大纜車。
▲ 個人纜車
下了纜車後,只要走一小段距離就到了進入本丸的入口處。松山城是日劇「坂上之雲」的拍攝地點,高聳的城牆搭配上藍天。日本的城牆不是筆直的斜坡,而是帶點上彎的角度,除了避免敵人直接攀登上城牆外,據說也有防範忍者的作用。
▲ 坂上之雲
走上斜坡會先看到傳說中沒有門板的「戶無門」,從這個進入本丸開始的門戶後就一路可以發現松山城的微妙之處。當走入戶無門後一轉彎就會發現另一側的筒井門,但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眼前筒井門與其上、一旁的櫓,就會忽略掉藏在更深處的「隱門」。從隱門的名字就可以發現其作用,為了隱藏「隱門」的存在,筒井門的東續櫓還特別做得稍微突出,除了可以夾擊推進到筒井門前的敵人外,也製造視覺的落差,讓不明究理的人誤以為其後就是連結城牆,在與高處的弓箭手、狙擊手對抗時忽略了從背後「隱門」而來的游擊部隊。
▲ 戶無門
▲ 轉上見到筒井門,很容易就忽略了更裡側的隱門
▲ 隱門在筒井門一側的城牆後方
▲ 隱門
▲ 守城軍可由隱門從側翼偷襲
松山城一直到本丸的庭園都不額外收費,只有要進入天守閣所在的本壇才需要購票。由於勝山是松山市的高點,因此從本丸的大庭園就可以瞭望整個平原地帶,也由於松山城本丸的城牆相當完整,天守雖然曾經焚毀但最後也重新修復,因此從本丸庭園望向天守所在的天壇地帶也十分。
▲ 本丸庭園的視野寬闊
▲ 從本丸庭園眺望天守閣
▲ 進入本壇地區需要再購票
從進入本丸的戶無門、筒井門、隱門,一直到逛完整個松山城,會發現整座城都繞著「圍」這個概念打轉。例如一進入天守區本壇的「一ノ門」,除了階梯外,兩邊城牆上的櫓都留有弓箭、火槍可攻擊的空間。越往內走,就不時會發現有許多空間是四面圍著高牆,牆上留著箭垛等設施,即使突破前面的重重關卡,闖入了天守閣所在的本壇,還是得要面對四面圍攻的困境,因此想要單靠兵力就突破松山城的防守,得要花上難以想像的兵力。
▲ 在松山城,隨時都有種被萬箭瞄準的感覺
松山城有大小兩個天守,建築物連接整一個口字型,因此好不容易突破層層包圍進入最後的天守閣地帶,一衝入內門又是個被諸櫓包圍的口袋地形。參觀天守閣設計成順著口字型的單一前進路線,由於體驗穿全副甲冑的位置在大天守之下,即使人多也最好耐心等待,在日本要逆向往回走是很容易遭白眼的。
▲ 甲冑體驗在大天守的二樓
▲ 甲冑的重量不輕,單一件就讓小溫吃不消
松山城的大小天守都可以登頂瞭望,同時也可以上到櫓裡參觀,只是階梯都相當陡峭,上下得要小心注意。整個天守閣區域由大小天守、數個櫓與廊所構成,展示著加藤家與久松松平家的歷史文物,包括加藤嘉明與松平定行所用過的甲冑、刀等文物。
▲ 看似驚險,小溫倒是樂在其中
▲ 加藤嘉明的甲冑
▲ 歷代的名刀
原本由加藤嘉明建造的大天守有五層,但在1642年改建為三層天守,雖然表面上的理由是無法負擔重量有坍塌之虞,但也有一說是儘管當時已經是久松松平氏的松平定行入主,但為了避免冒犯幕府而自行改建。大天守在1784年因為落雷而燒毀,直到1820年開始重建,到1854年才改建完成。
但最吸引注意的應該還是每一個區域的防禦工事設計,每一個櫓裡除了有可開啟的窗戶發射弓箭、火槍外,櫓上還有特製具有斜度的孔洞稱為「石落」,可以從孔洞中放下石塊攻擊下方廣場的地人。除了石落,每一個窗戶開啟的角度都對著下方必經的空地,兩相對照可以發現自己剛走過得地方其實一直都在防守者可以清楚監控並攻擊的距離之內,這也突顯了整個松山城是為了作戰用途而建築的城池。
▲ 石落
▲ 開窗的方向都是精心設計
▲ 整個松山城都是仔細評估下的結果
對方向感不好的人而言,松山城這像是繞圈圈般的設計的確有擾人的功用,走下天守後,我們又在這天壇的迷宮裡繞了兩趟才找到離開的路徑,讓人不得不讚嘆當初設計者的確費盡巧思。只是,對加藤嘉明對抗的德川幕府而言,戰爭的勝敗從來都不是在戰場上,而是背後綿密的政治運作與角力,這也是加藤清正與加藤嘉明等武功派直到晚年才想清楚的事情,只是為時已晚,天下已經從豐臣轉往德川,就像當年默默的從織田變成豐臣一般。
在本丸庭園的販賣部買了紀念品,也順便買了松山盛產的橘子汁解渴,雖然很想一路走二之丸庭園回到市區,但陽光實在太過曬人,小溫也快接近臨界點,最後我們還是選擇搭纜車回到地面,返回道後溫泉旁的飯店拿取行李準備往高松前進。
松山城:http://www.matsuyamajo.jp/
名称 | 松山城 |
---|---|
別名 | 勝山城、金亀城 |
所在地 | 愛媛県松山市丸之内 |
重要文化財 | 21棟:建造物 天守、三ノ門南櫓、二ノ門南櫓、一ノ門南櫓、乾櫓、野原櫓、仕切門、三ノ門、二ノ門、一ノ門、紫竹門、隠門、隠門続櫓、戸無門、仕切門内塀、三ノ門東塀、筋鉄門東塀、二ノ門東塀、一ノ門東塀、紫竹門東塀、紫竹門西塀 |
指定をうけているもの | 重要文化財、現存12天守、国指定史跡「松山城跡」(堀之内含む)、 日本100名城、美しい日本の歴史的風土100選、日本さくら名所100選、日本の歴史公園100選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