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2000年從海巡退伍,跟一群大學時代一起創辦網路雜誌的朋友躲在台大公館校區對面的地下網路咖啡廳裡一邊顧店一邊瘋狂地寫著球,完全落實了當年NBA地下網路雜誌的地下風格。在每天有用不完的寫稿時間下,開始寫起了人生的第一個大長篇:Patrick Ewing。在那個網路剛剛興起就面臨泡沫的年代,網路上的資料比起早年只能看中文雜誌是龐雜許多,但跟現在相比卻又相對稀少。網咖充作辦公桌的大木桌上擺滿了NBA encyclopedia、能找到的各年份NBA register,以及各個作者的藏書。說是藏書,其實在那網路郵購不發達的年代,大多是早年的雜誌或是中文書籍,資訊量與今日完全不可比擬。

每次找到一筆資料的激動與歡欣就足以讓自己有動力在往下寫下去,只是,從Ewing出生艱困的寫到八零年代結束也只有略多於兩萬字的數量,這已經是到處蒐羅資料才有的分量,跟後期光寫Bob Cousy選秀有一萬兩千字、GAP交易有四萬五千字、Kevin McHale生涯故事二十五萬字相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衍伸閱讀:<塞爾提克隨筆> Kevin McHale 的故事(一)希賓小鎮GAP 重返榮耀(1/30)不承認是賭徒的賭徒<選秀的故事> Bob Cousy (十之一)第一個狀元籤

也因此,即使John Thompson在Ewing的生涯裡扮演重要的承先啟後角色,喬治城大學更是當時最風光的大學強權,Thompson更是第一個打入四強賽與奪冠的黑人總教練,但在Ewing的長篇裡與Thompson相關的描述卻是極其有限。特別是John Thompson本身就是個相對寡言且不愛乖乖配合受訪,與記者關係並不好的名教練,加上鮮明的種族標籤與色彩,讓他在那個年代裡的資訊更是貧乏。

即使到了現在,到了John Thompson與世長辭的時刻,網路上能找到的資訊也相當侷限,一代名帥的辭世訊息更沒有激起太多漣漪。

當然,這樣貧乏的內容,結果就是這個人生的第一個大長篇只能永遠的留在硬碟裡。

******

John Thompson Jr. 於1941年9月2日出生於華盛頓特區,是John & Anna Thompson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獨子。為了生活,John & Anna從華盛頓特區北方的馬里蘭州南方搬遷入這個美國首都。跟在小學時期就為了生活被迫棄學的丈夫相比,Anna在家鄉的二年制學院裡拿到的學位與教師資格,但出乎意料之外的,首都華盛頓特區規定教師得要具備四年制大學的學歷,讓Anna只能辛苦地擔任幫傭,與丈夫一起撫養小孩長大。

雖然John & Anna費盡千辛萬苦將John送入天主教小學,但當時美國南方依然處於種族隔離的時代,加上貧窮缺乏學前教育,讓有著標準的處女座小孩寡言而心思細膩特質的John被標上發展遲緩的標籤,最後,不得不轉往一般公立學校就讀。

從小,John就鍾情於棒球,總愛盧著父親帶他去球場看球,特別是他最喜愛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但隨著年紀漸長,John的身材逐漸抽高,當他小學畢業時已經有六呎高,隔年更一舉抽高至六呎六吋,這讓他的棒球夢逐漸破碎,卻也讓他成為當地高中教練積極招募的對象。最後,Thompson加入了Archbishop John Carroll中學,與早一年入隊的Tom Hoover組成雙塔,加上與Hoover同年的後衛Monk Malloy以及與Thompson同年的控衛George Leftwich,Archbishop John Carroll成了特區裡的高中強權。

六呎九吋的Hoover雖然較持續長高至六呎十吋的Thompson略矮,但更壯碩的身軀讓他成為當地最佳的籃板手,也是Carroll的禁區中樞。有畢業後就讀Villanova並成為1963年首輪第六順位的Hovver坐鎮禁區,升上十一年級的暑假裡教練要求Thompson磨練自己的中距離投射。雖然這意味著得要在進攻時遠離禁區,Thompson卻甘之如飴地每天在球場練習外圍投射,只為了球隊與隊友努力練習。

「John根本不在乎那些,」Leftwich說。「他有自己的練習計畫,而且就照著計劃徹底執行。」

十年級時Carroll高中有31勝5敗的佳績,但在市冠軍賽裡落敗。十一年級時Thompson的外線進步,讓Carroll更加難以防守,寫下對高中球隊30戰全勝且在四場與大一球隊比賽取得一半的勝利,最後不但一舉拿下了市冠軍,更寫下55連勝的華盛頓特區連勝紀錄。這一年Thompson、Hoover與Leftwich一起入選了特區年度第一隊,而Malloy則入選第二隊。

「十一年級時我們輾壓所有的對手,」Leftwich說。「沒有哪支球隊真正威脅到我們。我還記得Gonzaga高中在賽後大肆慶祝,因為他們只輸了16分。我記得還能聽到他們在休息室裡的歡呼聲。」

雖然Hoover與Malloy分別畢業加入Villanova與Norte Dame,但Carroll在Thompson與當時已經成為高中頂尖後衛的Leftwich領軍下依然所向披靡,加上與Thompson從小就認識的射手John Austin轉學入隊,Carroll在開幕戰裡以71:41大敗Chamberlain高中,就這樣一路寫下全勝紀錄,再次贏得市冠軍。

最後三年裡,Thompson與Leftwich寫下103勝8敗的紀錄,其中對高中對手是86勝3敗。在所屬的華盛頓天主教聯盟寫下三連霸,拿下兩年市冠軍,Thompson更兩度被Scholastic雜誌選為全美高中明星球員,兩度入選全美前20球員。

優異的團隊與個人成績,讓Thompson成為許多東岸大學追逐的高中球星。Thompson與Leftwich曾一起造訪學長Malloy就讀的North Dame,但當時的總教練John Jordan並不特別積極。此外,名帥Jack Ramsay執教的St. Joseph、紐約名校St. John’s、Syracuse、Cincinnati、Boston College與Holy Cross都在追逐Thompson的名單之中。

不過,在Thompson十年級時,從Providence College畢業的Thomas Collins神父在一場於喬治城大學舉辦的錦標賽裡意外發現了這位削瘦的中鋒,他興沖沖地將Thompson的表現通知了PC的總教練Joe Mullaney。Mullaney一向喜歡親自探訪球員,但位在羅德島的PC與華盛頓特區距離實在過於遙遠,於是Collins神父成了Mullaney的代表。經過漫長的觀察後,Collins神父終於開口探詢能否拜訪Thompson家庭,並在建立起互信後,Collins神父建議Thompson與母親一起造訪PC校園。

與Collins神父相談甚歡的Thompson與Anna答應了邀請,Thompson提出希望能與Providence College當時最有名的球星,來自紐約的控衛Lenny Wilkens碰面。

「因為Providence校園裡的黑人不多,我想John希望能知道黑人在校園裡的狀態,」Collins神父說。

最後,Thompson選擇了當時不算是頂尖名校的Providence College,而背後的江湖傳聞卻暗指這個決定與當時籃球世界的教父,波士頓塞爾提克的總教練Red Auerbach習習相關。

雖然出身紐約並在波士頓執教,但Auerbach大學就讀華盛頓特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同時也是NBA前身BAA與塞爾提克同為聯盟創始球隊的華盛頓首都隊第一任總教練,球季外的時間依然住在華盛頓特區。因此,常常走訪特區各大鬥牛場的Auerbach早就認識了家鄉小老弟Thompson,對身為強權的Carroll更不陌生。

讓人將Providence與Auerbach有所聯想的則是當時依然存在於NBA的地緣選秀權(Territorial Picks)。雖然PC所在的羅德島州並非波士頓所在的麻州,但卻在區域選秀的距離之內,讓塞爾提克保有優先選擇Providence畢業生的權利。雖然Auerbach矢口否認,但連Mullaney都相信與塞爾提克的連結讓自己漁翁得利,他甚至認為比起其他名校,同屬塞爾提克勢力範圍的Boston College以及Holy Cross反而才是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

「我南下華盛頓特區去拜訪Thompson與他的母親、姐姐們,但我沒有太多信心,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長人Jim Hadnot。我想這是個大缺點。」畢業自Holy Cross,1949年BAA選秀第三輪獲得塞爾提克青睞並打了一季NBA,離開PC後還曾經在湖人等NBA球隊執教的Mullaney說。「Thompson願意跟Hadnot一起打球嗎?Hadnot只比他早兩屆。但這些看起來對Thompson都不造成困擾,我想塞爾提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事實上,Hadnot本身就是塞爾提克的關聯產物。Hadnot與塞爾提克中鋒Bill Russell來自舊金山的同一所高中,他的姐姐是Russell的前女友,當Hadnot的父親過世時,Russell答應Hadnot的母親會幫忙他找到合適的大學,最後在他的穿針引線下進入了PC,並在1962年的選秀會上以第三輪第25順位被塞爾提克所選上。不過Hadnot最後並沒有披上綠衫,而是在1967-68球季替ABA的家鄉球隊Oakland Oaks打了一年中鋒並留下17.5分、12.2籃板的佳績。

如果有興趣,Mullaney結束湖人隊教職後,接手的教練就是前塞爾提克明星後衛Bill Sharman。

衍伸閱讀:Sharman恩仇錄(5/7)總教練

進入Providence的Thompson暑假裡與隊友Jim Stone及助理教練Dave Gavitt一起到Auerbach在麻州Marshfield舉行的籃球夏令營裡幫忙,他也參加Auerbach固定參與,於紐約州Catskills Mountains的Kutsher’s Country Club舉辦的籃球夏令營,同時白天在鄉村俱樂部裡擔任侍者打工賺錢。

這些都是Auerbach就近觀察高中、大學球員的一貫招數,例如Frank Ramsey也曾經有同樣的經歷。也由於家住華盛頓特區,因此Auerbach常常駕車載著Thompson往返於紐約與特區之間,讓他與Thompson建立起深厚情誼。

衍伸閱讀:Frank Ramsey:Original Sixth man of NBA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players

只不知Thompson對Auerbach惡名昭彰的駕駛技術有甚麼評價。

從沒打入NCAA季後賽(當時季後賽只有二十四隊的規模)的Providence在1962-63球季以15連勝收場並寫下24勝4敗紀錄,雖然無緣NCAA季後賽,卻獲得參加NIT的機會,並繼1961年後再度贏得NIT冠軍。隔年,大四的Thompson將數據由18.9分、14.0籃板大幅進步至26.2分、14.5籃板,PC也以20勝6敗成績首度打入NCAA季後賽,雖然第一戰就以66:77敗給Villanova,卻也寫下校史紀錄。

優異的數據讓Thompson成了其他NBA球隊的目標,包括巴爾的摩子彈隊、聖路易老鷹隊與底特律活塞隊都寫信表示有意願在選秀會上挑選Thompson。雖然最後Auerbach沒有動用自己的地緣選秀權,還是順利在1964年選秀會上以第三輪第25順位挑走了長年觀察的Thompson。

「我告訴John他將會是Russell的替補。」Auerbach說。「他知道自己的職責,他接受並做任何我要求他做的事情。」

當時的塞爾提克已經是七度奪冠,並處於六連霸狀態下的超級強權,中鋒則是偉大的Bill Russell。此時塞爾提克的第一代球星已經先後退役,首次奪冠的成員剩下同年入隊的Russell與現在塞爾提克的電視球評Tom Heinsohn(這也是湯米爺最後一個球季)。而原本Russell的替補Clyde Lovellette與第一代保鑣Jim Loscutoff都在1963-64球季結束後引退,讓塞爾提克極度需要禁區助力。這讓Auerbach在第一輪挑選了來自Oregon State的七呎中鋒Mel Counts,與Thompson一起補強禁區。

塞爾提克除了第一代球星陸續退出戰場,這一季更遭逢變故,創立球隊的老闆Walter Brown在訓練營開始前幾天辭世,讓球隊陷入哀傷的情緒之中。開幕戰裡,塞爾提克將代表Brown的一號球衣高掛在波士頓花園廣場的頂端。

「我們會再次贏得總冠軍紀念Mr. Brown。」Russell在開幕賽裡宣示,並整季在球衣上別著黑紗以示紀念。

由於Auerbach常帶著塞爾提克在暑假時造訪華盛頓特區,Thompson在高中時就已經認識了Russell。也由於Hadnot的關係,Russell曾經帶著他們兩人與隊友Vinnie Ernst一起到芬威球場的包廂裡觀賞波士頓紅襪與紐約洋基隊的比賽。

真正進入了塞爾提克,Thompson與Russell成為練習時的對手,但在訓練時Thompson並不覺得Russell有特殊之處。

「在練習時我不覺得Russell有其他人說地那麼好。」Thompson說。「我一直都是他的粉絲,以他為偶像。然後在我新秀球季第一場在波士頓花園廣場對活塞隊的比賽裡,我完全無法置信:『我的老天爺,這傢伙在練習時會拉著你的球衣,不停嘲笑你,但他也知道甚麼時候是開始辦正事的時間。』」

這場比賽,塞爾提克以112:81痛宰了活塞隊,Russell攻下全場最高的19分並抓下22個籃板,而菜鳥Thompson也拿下8分,開啟自己的NBA生涯。

雖然Thompson名義上是Russell場上的替補,但剛滿30歲正值盛年的Russell實際上並不需要替補,因為他每場要出賽44.4分鐘,因此更多時間Thompson其實是擔任大前鋒的角色。

但兩人除了比賽與練習外,更多的交集卻發生在休息室與客場時的漫長哲學式對話。

「有次Russell說我是他的哲學之友,」Thompson多年後說。「Russell跟我同樣都在找尋真理,經歷同樣的路程。現在我們常一起討論,但當年,我大多扮演聽眾。」

Russell對Thompson的讚美來自於1984年喬治城打敗休士頓大學奪下NCAA總冠軍,這不僅是喬治城大學史上的首次,也讓Thompson成為第一個奪冠的黑人教頭。當這個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小老弟奪冠,讓Russell感到無比榮耀,要知道,Bill Russell不僅是第一個黑人NBA總教練,更是職業運動史上奪冠的第一位黑人總教練。

菜鳥球季裡Thompson出賽64場,在平均10.9分鐘裡有3.6分與3.6籃板的成績。塞爾提克以62勝18敗寫下聯盟勝場紀錄。東區冠軍賽裡Russell罕見的發球失誤讓John Havlicek寫下抄截傳奇,不但讓球隊再次打入總冠軍賽,並只花了五場就完成七連霸。

衍伸閱讀:Born To Run - John Havlicek:塞爾提克傳奇間的橋樑

休息室裡,Auerbach對著電視記者拿出夾克口袋裡Walter Brown的聖克里斯多福徽章說著:「我從來沒有透露過,但九月時Marjorie Brown(Walter Brown的遺孀)希望我能帶有這個徽章,她希望這能帶給我們好運。這個徽章至此就一直待在我的口袋裡,經歷整個球季的每一環節,這是為什麼此時我會在這個房間裡拿著這個徽章。這是屬於Walter Brown的總冠軍,今年,我們是為了他而戰!」

Thompson並沒有在最終戰裡亮相,事實上身為菜鳥的他只在12場季後賽裡出戰了全隊最少的3場。但總冠軍賽後不久,他拿到了和其他隊友一樣的五千美元季後賽分紅。

暑假裡,Thompson與他高中時期的女友Gwen成親,並搬入位於劍橋的新居,並在隔年三月有了第一個孩子。但第二年球季對Thompson並不好過,雖然在訓練營裡打敗了首輪新秀Ollie Johnson擠入正式名單,卻整個球季只出賽了10場比賽。除了腳傷外,Tom Sanders、Willie Naulls與新加入的Don Nelson瓜分大多前場的出賽機會,而Russell也同樣如鐵人般的出賽43.4分鐘,都讓Thompson的表現機會大減。

衍生閱讀:Willie Naulls - 被遺忘的籃球先驅者

雖然逐漸老邁,但老謀深算的Auerbach在季前就宣布自己即將退休,雖然跌跌撞撞,塞爾提克還是拿下了八連霸,讓Thompson戴上第二枚冠軍戒指。但當季後投票決定分紅時,隊友卻決定只給不常出賽的Thompson一半的紅利。

「John並不高興,」隊中摯友Sanders說。「他回到了會議室說著:『等等,我要嘛是這支球隊的一員,要嘛不是這支球隊的一員。如果我不是,那我不應該拿到一分一毫,但如果是這支球隊的一員,我應該拿到一整份的紅利。』我們都感到羞愧,我們在Thompson離開會議室後重新投票,而我們決定給他完整的季後賽紅利。」

暑假裡Thompson並未列在球隊的擴張選秀保護名單中,讓新成立的芝加哥公牛隊有機會挑走了Thompson,同時他也獲得ABA紐奧良海盜隊的青睞,但有了家累的Thompson決定從此退休,離開職業籃壇回到家鄉擔任St. Anthony高中的教練,並在1972年成為喬治城大學總教練。Thompson帶領前一年只有三勝的喬治城成為NCAA新強權,在27年的喬治城生涯裡不但成為第一個贏得NCAA冠軍的黑人教頭,也是第一個率隊打入四強賽的黑人教頭,生涯一共四次晉級NCAA四強賽,20次打入NCAA季後賽,三度Big East年度最佳教練,生涯596勝239敗,更重要的是打造出Ewing、Alonzo Morning、Dikembe Mutombo、Allen Iverson等名人堂球星。

雖然Thompson的塞爾提克生涯最後結局並不愉快,但他與Auerbach卻成為一生的摯友,也是影響他最多的人物。不管是Auerbach的管理哲學,場上的戰術,以及對防守的執著,都深深影響著Thompson。即使從喬治城退休後,Thompson也常與Auerbach聚餐,一起討論籃球。

儘管沉默,但Thompson對各種問題都有屬於自己獨到的意見。

「Thompson就是個直率的年輕人,」Sanders曾經這麼說。「他是個硬派紳士,如果你想要找人聊天,他是最好的對象,他有很多話可聊,但同時也是個好的聽眾。」

身為喬治城主帥,Thompson以勇於替黑人球員發聲、爭取權利聞名,也因為大量招收黑人球員,並以全黑人先發組合拿下NCAA總冠軍,這讓他在媒體上絲毫不討喜,但就如隊友Heinsohn所言,這讓Thompson成為在其他教練逐漸只會迎合媒體時還能保有自己信念的硬漢。

曾經,Thompson問著自己的喬治城球員對時事有甚麼觀點時,後衛Mark Tillmon說自己沒有任何意見。

「為什麼你會對事情沒有自己的意見?因為有自己的意見不會有壞處,可能也不會有甚麼益處,但你要有自己的意見。」Tillmon回憶Thompson當時所說。「絕對不要在別人問你意見時卻沒有自己的主見。」

「我從來沒有忘記教練的教誨。」Tillmon說。

這,也許是最能代表Thompson的一段話。

 

謹以此文獻給John Thompson,永遠的塞爾提克傳奇。

更多塞爾提克資訊: 老溫隨筆  或合作粉絲團卡爾粉絲團

 

本文參考

 

Leonard Sharpiro, 1991, Big Man On Campus:John Thompson and the Georgetown Hoyas

Tommy Heinsohn and Joe Fitzgerald, 1988, GIVE ‘EM THE HOOK

The Ringer, John Thompson Never Backed Down From Anyone

New York Times

arrow
arrow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