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230  

▲ 乾式熟成肋眼牛排

第一次聽到教父牛排是在廣播上的美食節目,美食記者試吃後的感想,那時上網還找不著任何資料,但一忙就這麼一路擱著直到現在。

IMG_3388  

▲ 教父牛排

教父牛排坐落在大直的樂群三路,遠遠就能看見那巨大光亮的摩天輪,從明水路右轉後在右手邊遠遠就能看到路旁不大但引人注意的招牌。雖然離最熱鬧的區域還有段距離,雖然沒有如織人群,但兩邊的停車格已經一位難求,所幸樂群三路往家樂福方向有個大停車場能夠免除停車的困擾。

IMG_3276  

▲ 低調不失質感的招牌在夜色中其實頗為醒目

跟位於大安區住宅群裡,低調又帶點私密色彩的Danny & Company相比,在大直重劃區的Danny's Steakhouse走得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一整面的落地窗增加通透感,但利用門口的吧檯讓用餐區與公共空間做出區隔,讓整體空間不失質感,中央高吊的彩色蝴蝶成了最吸引視覺的裝飾。

IMG_3280  

▲ 教父牛排展現與Danny & Company不同的面向

IMG_3275  

▲ 以台灣原生種蝴蝶為發想

說帶小朋友上餐館不擔心絕對是騙人的,儘管下午已經讓小溫好好的睡了兩小時午覺,但當侍者帶著我們到包廂時確實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跟挑高五米的大廳或是其他包廂相比,這間包廂明顯矮了許多,這是因為在包廂的上方就是牛肉的熟成區。教父牛排在裝潢上似乎刻意的利用了「玻璃」這個元素,除了落地窗外,透過玻璃用餐的顧客可以直接透視正忙著準備餐點的廚房,而在廚房上方則是一整面的藏酒區,這與A-Cut在大廳用酒窖迎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IMG_2990  

▲ 小溫的私人包廂

IMG_3300  

▲ 牛肉的熟成區就在包廂正上方

IMG_2991  

▲ 用餐區

IMG_3296  

▲ 廚房上方為酒窖

IMG_3298   

▲ 通往酒窖的階梯

IMG_3297  

▲ 酒窖

坐入包廂,除了牆上的大鏡子外,用做拉門的玻璃也有些學問,這兩百來片的玻璃據說是來自南台灣的古厝,沒多久,就成了小溫「開一點點就好」的遊戲道具。

IMG_3126

▲ 包廂的拉門極有特色

菜單依舊維持一貫的特色,沒有太多不必要的裝飾與包裝,一張硬紙上羅列的各式組合。

首先上桌的麵包有些出乎意料,跳脫了一貫的法式小圓麵包一時間讓人有些難以適應。搭配麵包的奶油一開始就成了小溫的禁臠,除了他外,誰也不知道滋味如何,但其實一旁的西班牙冷壓初榨橄欖油才是真正的好料,撕下少許微熱的麵包沾上橄欖油,橄欖油與帶點嚼勁的拖鞋麵包十分合拍。

IMG_3005  

▲ 拖鞋麵包

IMG_3003  

▲ 西班牙冷壓初榨橄欖油

IMG_3016  

▲ 麵包切面

IMG_3014  

▲ 我要吃囉!

IMG_3031  

▲ 我愛吃麵包

溫嫂在前菜點了香煎干貝,雖然是牛排館,但從鐵板燒起家讓Danny系列的餐廳在海鮮料理上一直有穩定的水準。干貝依舊煎得外表微焦,但下刀仍可感受到干貝的嫩。

IMG_3075  

▲ 香煎干貝

IMG_3073  

▲ 近照更為撼人

 IMG_3089  

▲ 干貝的內部鮮嫩

我則一反慣例的點了道緬因州溫煮龍蝦,這應該是離開新英格蘭區之後第一回,過往分食朋友盤中的龍蝦,驚嚇總多過美味。龍蝦本身不好料理,稍一過度烹調過乾的肉質宛如噩夢,而且龍蝦不若明蝦,本身的味道清淡,除非是在緬因州或是Rockport在簡單蒸過之後的龍蝦美味多汁,到了外地難免都要用上許多醬汁來調味。吃慣了一整隻的緬因龍蝦,這半隻的龍蝦(需加價380)在分量上小了點,讓我想起在小義大利區的龍蝦義大利麵用的小龍蝦。下刀時的觸感極佳是內部依然多汁且肉質有彈性的證明,龍蝦本身自然不比產地濃郁,但搭配的白酒奶油醬汁恰到好處,淡淡的香氣很自然的補上空缺。

IMG_3043

▲ 緬因州溫煮龍蝦

IMG_3052  

▲ 從另一面看,龍蝦宛如湖中的天鵝般優雅

IMG_3081  

▲ 龍蝦上的醬汁頗為關鍵

湯品我們挑選了「燻牛番茄濃湯」,湯濃稠的像是醬汁而不似湯,但燻過的牛番茄給人有如太陽曝曬般的濃烈風味,略帶點酸又略帶點甜,無論是單飲或是搭配麵包兩相宜。

IMG_3149  

▲ 燻牛番茄濃湯

牛尾清湯在許多店裡都吃得到,盤裡擺上牛尾肉丁與佐料,侍者緩緩的將清湯倒入盤中。特別的是這牛尾清湯的香氣是隨著時間而遞增,牛尾湯的外表看來清澈,但喝進口裡濃郁的香氣幾乎可以比美頂級牛肉麵館裡的牛肉湯,這是一般店家的牛尾清湯遠遠比不上的。

IMG_3127  

▲ 牛尾肉與配料

IMG_3131  

▲ 桌邊服務還是不可免俗的一環

IMG_3138  

▲ 牛尾清湯氣味濃郁,絲毫不輸給牛肉麵專賣店

主食的牛排讓人苦惱了好一會,在Danny & Company比較過美澳牛肉後,USDA Prime與澳洲和牛並沒有那麼誘人,猶豫了許久還是挑了美國乾式熟成肋眼牛排,同樣有肋眼與老饕兩個部位可以做比較,由於油脂較少,因此侍者建議比一般的三分熟要更生些的一分熟做法(Rare)。

IMG_3178  

▲ 等候的空檔,小溫玩起了拉門

IMG_3188  

▲ 沙發的抱枕戰

IMG_3374  

▲ 這是甚麼花啊?

IMG_3376  

▲ 讓我看仔細

IMG_3378  

一樣用鑄鐵鍋,肋眼與老饕不同的油脂比例在肉質上呈現不同的熟度。雖然熟度是一分熟,但乾式熟成下的牛排切面與一般的三分熟一樣並不見血,切割分塊後在加熱過的瓷盤上所留下的痕跡也與一般牛排相似。

IMG_3217  

▲ 牛排正式上桌

IMG_3222  

▲ 老饕牛排

IMG_3230  

▲ 來張特寫

IMG_3220  

▲ 肋眼牛排

經過自然的水分蒸發後,乾式熟成牛排在油脂上與澳洲和牛或是美國和牛是有差距的,也因此在許多人愛形容的「爆漿」或是「入口即化」上有段不小的差距。經過實地的比較,較大的肉塊比較能夠凸顯乾式熟成「精華式」的牛肉風味,需要慢慢的咀嚼才能稍稍體會,而經過多次切割成小塊的牛肉在風味上並不突出,過多的切口也破壞了牛肉的組織讓美味流失,過程中糟蹋了不少分量真是罪過。

IMG_3232  

▲ 乾式熟成老饕牛排

IMG_3236  

▲ 老饕部位呈現鮮紅色

IMG_3241  

▲ 介於老饕與肋眼之間的中段部位

IMG_3255  

▲ 同樣的燒烤時間,肋眼部分明顯較為粉紅

IMG_3263  

▲ 整個肋眼油脂最豐富的尾端部位,也是最有嚼勁的部位

儘管許多人強調木香烤爐,不過不知是否因為乾式熟成僅一分熟,並沒有「哇!這就是木香味!」的靈光乍現,不過木製烤爐的牛排表層的焦香與透過精密溫度計算的烤爐或是鐵板還是有不同的口感。

由於不能吃牛排,配菜部分我們替小溫點了羅勒炒磨菇與薯條。當熱騰騰的薯條端上桌時,小溫圓滾滾的兩隻眼睛就跟著侍者手中的薯條繞過來、轉過去,當薯條終於「降落」在餐桌上,侍者退出包廂時,小溫蹦到門口將拉門給關了個緊實後回到位子上開始吃起自己的晚餐來,只不過平常的心頭好菇菇完全被晾在一旁。

IMG_3224  

▲ 吸引小溫目光的薯條

IMG_3227  

▲ 被冷落的羅勒炒磨菇

餐後的甜點我們選擇了「焦糖鳳梨反轉蛋糕」與「起司蛋糕」,由於忙於拍照與吹蠟燭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開始吃起甜點時冰淇淋已經開始融化,讓蛋糕的口感大受影響,松露冰淇淋與鳳梨的味道已經難以分辨,頗讓人扼腕。茶點與飲料部分與Danny & Company相似度較高,則少了點驚喜,不過經過牛排與配菜,其實空間已經十分有限,最後這一點遺憾似乎也沒那麼嚴重。

IMG_3308  

▲ 焦糖鳳梨反轉蛋糕

IMG_3324  

▲ 起司蛋糕

IMG_3355

▲ 無論甚麼場面,最後都是我的生日宴

IMG_3337  

▲ 不能免俗的,我們還是用生日蛋糕做為結尾

<衍生閱讀> 台北牛排館

No 168 PRIME 牛排館(維多利亞酒店):<老溫隨筆> 新爹手札 0226 小溫在 維多利亞酒店 168 牛排館 

Danny & Company:<老溫隨筆> 0709 Danny & Company 

           <老溫隨筆> 09/03 Danny & Company 板前晚餐 

           <老溫隨筆> 9/8 美澳牛肉大不同 @ Danny & Company 

                                 <老溫隨筆> 7/9 Danny & Company「老饕牛排餐酒會」(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Danny & Company 鐵板燒之和牛三重奏 

帝國牛排館(華國大飯店):<老溫隨筆> Sonoma Grill 帝國牛排館 

A-Cut Steakhouse:<老溫隨筆> A Cut Steakhouse  

教父牛排(Danny's Steakhouse):<老溫隨筆> 9/8 教父牛排(Danny's Steakhouse) 

西華飯店TOSCANA:<老溫隨筆> 西華飯店 TOSCANA - Chef Hans 之「芝加哥牛排教父套餐」 

Danny's What's Grill:<老溫隨筆>Danny's What's Grill:「美國頂級肋眼菲力牛排套餐」 

 

 

教父牛排

地址:台北市樂群三路58號, Tai, T'Ai-Wan, Taiwan 10462

電話:02 8501 1838

營業時間:11:30 - 22:30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DannysSteakhouse

 

arrow
arrow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