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843  

▲ 駿府城東御門

拍完富士山,買完紀念品後就從日本平公園走回到日本平纜車站再搭上巴士回到靜岡車站,雖然從靜岡車站有巴士前往駿府城,但隨著日頭逐漸西偏,搭著巴士慢慢晃到駿府城似乎不是個太好的選擇,稍稍猶豫了一會,還是決定用雙腳向駿府城前進,順便感受一下這個靜岡縣第一大城的氣味,這也幾乎是接下來五天的寫照。只是,儘管如此,還是在邊迷路邊在靜岡車站外跟竹千代與德川家康的雕像拍照,才終於踏上了前往駿府城之路。

衍生閱讀:<德川十四城之旅> 一切都從一套德川家康開始 

     <德川十四城之旅> 日本平眺望富士山 

駿府城是靜岡縣內的櫻花名所,就在靜岡車站不遠處,正常步行約十來分鐘就可到達。從古駿府城一直就是駿河國的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的重鎮,成為東海道霸主的今川義元一直以駿府為根據地開始向西發展,最後成為駿、遠、三的大大名,只是當時還無駿府城之名,而是稱為今川館。今川家沒落後,駿府先後被武田與德川家擁有,當德川家康東遷至關八州時則由豐臣秀吉的中村一氏轉封。德川家康在將征夷大將軍讓位給德川秀忠後成為大御所並選擇在駿府城隱居,讓駿府城在德川幕府時期有了特殊的地位。德川家康在世時駿府城名義上的城主是第十子德川賴宣,在德川家康過世後賴宣轉封到紀伊成為紀州德川家始祖,駿府城一度成為幕府的天領,1624年成為秀忠的次子德川忠長(國松)的領地,但德川忠長與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不睦,最後遭到除封,駿府城又成為幕府的天領,直到1868年德川家達受封駿府籓才又重新有正式的藩主。

駿府城扼住了東海道往江戶(東京)的樞紐位置,這是德川家康選擇駿府城為隱居所的重要考量之一,再加上德川家康死後就葬在不遠處的久能山東照宮,因此成為天領期間一直是由德川譜代擔任城代,例如松平重勝是能見松平家的當主,也是德川家康六子松平忠輝的附家老,松平勝政出自德川家康母系的水野家,都是德川重要的譜代。

松平重勝在德川家康晚年也湊上一角。德川家康晚年加封自己的幾個孩子大量領土後也將中生代的重臣配置為附家老,如分封在駿府的德川賴宣有安藤直次,而尾張的德川義直有成瀨正成。以前總覺得安排松平重勝擔任松平忠輝的附家老是一大敗筆,不管從年紀、能力等方面來看,松平重勝雖然較年長卻與安藤、成瀨有老大的距離。只是如果仔細回想,原本松平忠輝的執政是大久保長安,岳父是「獨眼龍」伊達政宗,以能力而論,幾乎是頂尖的組合,但卻種下了悲劇的種子。

如果再回顧松平信康與豐臣秀賴的悲劇,假若照最偏袒德川的山岡莊八的觀點德川家康有意要拯救兩人,但最後還是無法避免死亡的慘劇,中間的一個因素就在執行者。不管是松平信康時的酒井忠次、大久保忠世,或是大阪夏之陣的本多正純、井伊直孝等,都無法體察德川家康的用心,甚至,他們隱隱然有種死才是最佳解的態度。如果松平忠輝的事情再交由江戶那群尖刻的才子能吏處理,松平忠輝勢必難逃一死。但縱使德川家康為松平忠輝開出一條生路,只要使者無法體察德川家康的本意,如果讓松平忠輝因而激憤的選擇自盡,依然無法避免悲劇。在松平重勝擔任家老下,再由松平重勝的三子松平重則與五子松平勝隆擔任蛰居與廢封的使者,兩人勢必會考慮到父子親情而圓滿處理。因為如果主君忠輝選擇自盡,身為家老的松平重勝勢必得要殉死,這正是德川家康最想要避免的一環,也是重點。

IMG_1005  

▲ 松平竹千代

竹千代是德川家康的幼名(乳名),也是德川幕府將軍家嫡子的幼名。安祥松平家(後來的德川家)從第五代起連續三代的當主都以竹千代為幼名,這其中包含了德川家康的祖父同時也是第七代當主松平清康。松平清康是當時安祥松平家最傑出的當主,讓安祥松平家從原本的安祥城一路向外擴張,最後攻下三河守護代松平昌安(岡崎(大草)松平家)的山中城,最後擁有岡崎城成為西三河的實際掌握者。雖然三代的當主都以竹千代為乳名,但是松平清康的嫡子,同時也是德川家康父親的松平廣忠卻沒有以竹千代為乳名,而是取名千松丸、松千代,由於松平廣忠與松平清康相比顯得體弱且缺乏領袖氣質,讓松平家的家道中落,也因此當嫡子誕生時不但特意取名為竹千代,也成為松平一族的希望所在。

這也就是後來的德川家康。

衍生閱讀:<愛知古城> 德川.松平氏的起源:安祥城址公園 、<愛知百大名城> 德川家康誕生城 岡崎城 & 深溝松平家 深溝城 

靜岡市一共有三個德川家康的雕像,一個坐落於接下來即將前往的駿府城,另外兩個則在靜岡車站外。一走出靜岡車站的北口外,就可在左手側看到竹千代的雕像。另一個德川家康的雕像並不好找,得要再繼續往前行,才會在東海道旁的分隔島上就可看到德川家康中年的立像,以及久能山東照宮被指定為國寶的紀念碑。

衍生閱讀:<德川十四城之旅> 久能山東照宮 

德川家康像  

▲ 靜岡車站北口外的竹千代像與德川家康像位置

IMG_0808  

▲ 老年成為大御所的德川家康

IMG_0810  

▲ 久能山國寶指定紀念碑

從Google Map上看,從靜岡車站往駿府城的路線看似相當簡單,但在拍完德川家康的立像後卻發現前方的東海道是條大到幾乎沒辦法穿越的車馬大道,得要從車站前的地下道穿越才能前往。走下地下道後大致上沿路都有往駿府城的指標,如果沒有也可以沿著市役所的方向前進。只是走出地下道後才是困擾的開始,看似簡單的平面地圖到了地面後就變得南北難辨,得要稍微前後移動確定自己的位置才找到前進的方向。

駿府城  

▲ 靜岡車站與駿府城位置

拿著手機,看著地圖慢慢地前進,穿過靜岡市的現代街區,駿府城卻還不見蹤影。直到看到白色靜岡縣廳東館與別館大樓下的大塊石垣,以及下方的護城河才開始有接近駿府城的感受。

現在遺留的駿府城公園為原本的駿府城本丸與二之丸,也就是原本就在第二道護城河(中堀)內的範圍,而在護城河外的三之丸則成了靜岡縣廳,外圍還保留了部分的第三道護城河(外堀)。因此走向靜岡縣廳,穿過外掘以及外掘後方的城牆,也就是原本的大手門的位置,再沿著靜岡縣廳左轉並繞行後,就可以在靜岡縣廳後方的二之丸橋進入駿府城。

IMG_0819  

▲ 靜岡縣廳東館與別館

IMG_0825  

▲ 外堀與城牆

IMG_0822  

▲ 大手門跡

IMG_0830  

▲ 二之丸橋入口

跟其他保持的美輪美奐的城池不同,雖然是德川家康生涯最重要的城池之一,但似乎也背負了原罪。現在的駿府城不僅沒有高聳的天守閣,整體的建築目前也只復原了兩側的巽(因同訊)櫓、東御門與坤櫓,駿府城內的天守台位置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工作,因此幾乎佔去了四分之一的空間,讓現在的駿府城公園彷彿是半個大工地。儘管如此,還是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處理細節的能力,雖然是個考古大工地現場,但駿府城公園沒有用難看的鐵皮圍籬應付了事,反而用了仿石牆的圍籬,中間還架設了透明的玻璃讓人可以一窺其內。

考古的現場一點也不顯得凌亂,而從巨大的天守閣基台可以想像當初作為德川家康隱居之城的駿府城的雄偉模樣。

IMG_0970  

▲ 天守台正在進行考古挖掘中

IMG_0971  

▲ 挖掘考古現場

德川家康雖然出生於三河岡崎,但六歲的時候就以人質身份被送往今川家,只是途中卻被繼母的戶田家出賣送往織田家,在尾張的熱田度過兩年歲月。兩年後今川家攻下了落入織田手中的安祥松平家發源地安祥城,並俘虜了織田信廣,最後成功地用織田信廣像織田家交換竹千代,從此開始了竹千代在駿府的歲月。

德川家康被安置在當時被稱作今川館的駿府,雖然寄人籬下,雖然家臣團因此飽受折磨,德川家康也備受羞辱,但這一段時間卻是德川家康生涯少有的安定時期。德川家康在今川義元的授意下接受太原雪齋的教育,當時的今川家在今川義元與太原雪齋執政下是東海道上最富裕而強盛的國度,實際上的控制力達駿河、遠江與三河,加上透過外交與北方的武田、東方的北條都有姻親及結盟關係,是戰國時期少數享有和平的地區,而崇仰京都文化的今川義元也將駿府建設成有濃濃京都風味的城市,今川政權更有濃濃的公卿風格,也讓德川家康有著獨特的成長環境。

IMG_0928  

▲ 駿府城的城下町

大多數對今川家人質時期的描述都著重在人質的艱辛,但如果跟織田信長或是豐臣秀吉相比,德川家康在今川駿河這一段時間的經歷就更顯得重要,特別是對日後重視教育、重視法規制度,甚至引入儒家的帝王之術,都與駿府時期的背景息息相關。如果不是在駿府成長,而是從小就在岡崎為了下一秒的生存而不斷廝殺戰鬥,又如果沒有太原雪齋做為師傅,而是在岡崎以天地為師,德川家康是否還會是後來的德川家康,恐怕是大有疑慮。

跟近乎天才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相比,德川家康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駿府時期在太原雪齋的栽培下大量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識奠定了基礎,自立後與武田氏相爭時大量吸取了武田流的軍略,而歸順豐臣秀吉時又強化了他的政略能力,最後終於成為真正結束戰國時代的梟雄。

IMG_1006  

▲ 三個時期的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在18歲(1560年)因為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陣亡而自立回到岡崎,直到1582年武田氏滅亡後將駿河國收入麾下,但直到1586年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完成和議後才將根據地從遠江的濱松城移往駿府,並利用機會開始修築駿府城,不過1590年就因為移封關八州而將駿府城交給中村一氏。直到關原之戰獲勝,1603年就任征夷大將軍並在1605年讓位給德川秀忠後又重回駿府城隱居。

因此,駿府城是德川家康度過人生三個階段的重要城池,同時也是扼住江戶(東京)通往東海道的戰略要地,這也是德川家康選擇駿府作為隱居之城的真正原因。

衍生閱讀:<靜岡名城> 濱松城 - 德川家康的出世城 

從二之丸橋進入駿府城公園,右手側是巺櫓與東御門,左側則是坤櫓,這兩處是駿府城最主要的文物展示處。巽櫓與坤櫓都是從早上九點營業至下午四點半,也都是周一休館,從日本平回到靜岡再到駿府城公園花去了不少時間,加上一路走走停停拍照,進入駿府城公園之後更是四處駐足,晃到了巽櫓時已經接近最後入館時間的四點,因此也沒有機會參觀在另一側的坤櫓。由於隔天得要趕往吉田城所以得要早起出發,也意味著這趟行程沒有機會再回到旅程最東側的駿府城,也沒有機會參觀坤櫓。

衍生閱讀:<愛知名城> 與陸王擦身而過的吉田城 

IMG_0842  

▲ 購票亭,一旁有自動販賣機可購票

把握時間先看有閉門時間的文物館是這趟旅程最重要的心得,但,知易行難。

由於駿府城的建築早年因為火災就有損毀,在明治時期逐漸被拆除,之後更在日本陸軍進駐後本丸被徹底移除,更由於大部分的內堀被填平,因此現在看似平坦的駿府城公園幾乎無法區分出本丸與二之丸、西丸的區別。從二之丸橋進入駿府城公園後,往右手側介於入口與巽櫓之間可以看到一個L形的大水池,這是駿府城留存最大的內堀(本丸堀)遺構。雖然從外觀上看只是一般的水池,但實際上本丸堀的寬度達23~30公尺,深度則有5公尺,如果比較駿府城的配置與現存本丸堀的位置,可以發現駿府城的本丸佔據了駿府城大部分的空間,二之丸與西丸的空間相對地較為狹小。

IMG_0839  

▲ 本丸堀(內堀)

IMG_0840  

▲ 本丸堀說明

一進入東御門、巽櫓資料館,就可以看到一尊德川家康的老年時期坐像,左側是從18歲自立從岡崎大樹寺主持登譽上人得到的教誨後開始使用的「厭離穢土欣求淨土」旗幟,右側則是代表德川家康的金扇馬標,其中最能標示德川家康本尊的金扇馬標在小牧長久手之戰與關原之戰都發揮了激勵本身士氣與壓制對手的效用。

衍生閱讀:<愛知景點> 德川家的菩提寺-大樹寺 & 酒井忠次的誕生城 - 井田城 

IMG_0843  

▲ 東御門與巽櫓資料館入口

IMG_0845  

▲ 德川家康戰陣中像

在東御門的展示裡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幾乎每座城都會有的兩個相當基本的防禦工事:石落與狹間。駿府城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一方面立了模型來展示石落與狹間實際使用的方式,同時也在石落處設置了透明的玻璃,不僅可以從東御門上向下窺探,也可以從東御門下向上仰望,讓遊客可以輕易地了解石落的用途。

IMG_0849  

▲ 石落與狹間

IMG_0923  

▲ 有示範假人的石落

IMG_0866  

▲ 從狹間向外望

IMG_0935  

▲ 從東御門下看石落

IMG_0853  

▲ 駿府城內的石落說明翻牌

雖然駿府城天守閣因為兩度慘遭祝融已經被毀壞,之後由於沒有藩主因此沒有再重建天守閣,但透過重建的模型可以看到江戶時代天守閣的模樣,雖然建築的腹地較小,但做為當時大阪城與江戶城之外的第三大重要城市,由巨大礎石為基底建造的天守閣也有七階,還是有隱居天下人的氣派。

IMG_0861  

▲ 駿府城天守閣模型

除了駿府城的建築外,資料館裡也有還原江戶時期駿府城周遭的模型,可以清楚的看到駿府城本丸、二之丸、西丸、三之丸的分布,同時也有周遭與德川家康關係密切的寺廟如臨濟寺等寺廟的資料。此外,資料館也收藏了許多江戶時期的文物,如德川家康的甲冑、來自英國的望遠鏡、當時大砲的彈丸以及幾乎每個城池都會有的鯱(音ㄅㄨˊ)等等,可以一窺當時的文物。其中比較吸引我注意的是大砲的彈丸,在大阪冬之陣時,德川家康為了逼和因此特別製造了大砲來轟擊大阪城,雖然這彈丸與大阪冬之陣無關,但以當時的火炮技術彈丸如此小並不意外,可能是因為日本的城堡以木造建築為主,讓彈丸對建築物有相當強的破壞力。

IMG_0874  

▲ 大砲彈丸

IMG_0871  

▲ 駿府城之鯱

IMG_0868  

▲ 日英友好望遠鏡

IMG_0902  

▲ 德川家康的甲冑

IMG_0899  

▲ 日本當時的帆船

順著參訪路線走出東御門,後方的巽櫓裡除了展示有巽櫓的建築模型,更有竹千代在幼年時的讀書、寫字的房間,同時也有接下來幾個與德川家康有關的城池都會出現的石垣(音同原)刻印。石垣刻印是因為德川幕府成立之後開始大量要求各大名參與築城,這稱作「天下普請」,普請指得是築城時的土木工程,從江戶城、駿府城一直到名古屋城,德川幕府利用協助築城來消耗非德川系諸侯的實力,而為了消除幕府的猜忌,受到豐臣家照顧的諸侯也都賣力的表現,在石垣上刻印也成了重要的痕跡。

衍生閱讀:<愛知名城> 百大名城之名古屋城 

IMG_0904  

▲ 駿府城也是櫻花名所

IMG_0919  

▲ 竹千代幼年讀書習字的房間模型

IMG_0917  

▲ 說明

IMG_0916  

▲ 內部照

IMG_0912  

▲ 各大名的石垣刻印

IMG_0913  

▲ 徵招的幾乎都是織田、豐臣體系的外樣大名

走出資料館,可以繞到東御門下往上看一下展覽館內石落正確的位置,感受一下好不容易衝到門下卻是滿頭落石的滋味,也可以從東御門外抬頭看一下狹間的位置,感受為何攻城與守城之間會友巨大的差異,只不過如果要跟真正以作戰為目的的城池如松山城相比,駿府城的機關著實少了些。

衍生閱讀:<四國愛媛日本百大名城> 加藤嘉明的松山城 

IMG_0936  

▲ 東御門

IMG_0937  

▲ 東御門外廣場

由於天色漸暗,坤櫓與紅葉山庭園都無法進入,駿府城裡還有一處通往內堀的二之丸水路,水路狹小但卻相當的曲折以防止敵人藉由水路侵入本丸。拍完廣場上中年時期的德川家康像後四處晃了晃,在公園一角有兩處石垣,分別以不同的工法建構而成,從不同的工法可以判斷出不同的建築年代,之後幾天參觀其他城池雖然也都有介紹,但總沒有實際的示範清楚。石垣用在築城的年代久遠,但到了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開始才開始突飛猛進,這也是為何百大名城裡有許多都是織田、豐臣系武將的作品,而德川家後期的城池也大多仰賴藤堂高虎做規劃。在此之前大多數的城池例如這次看到的許多松平家的小城或舊城幾乎都是用土法煉鋼的「野面積」處理,也就是單純的堆疊天然石頭為主而成,不僅不平整且石塊間有巨大的縫隙,自然也不甚穩固很容易就被破壞。進化的工法稱為「打込(音同迂,注音無法打出)接」,是先將石塊的尖角打磨削除,因此石塊間的接縫較為平整,但依然並非緊貼,還是需要填充歲時在其中。最後的工法則稱為「切込接」,石塊經過更密緻的切割,讓所有相鄰的石塊幾乎是完全密合,不需要再填充碎石。

IMG_0960  

▲ 中年時的德川家康

IMG_0976  

▲ 打込接:石塊間還是有縫隙,需要填入碎石來填補

IMG_0977  

▲ 込接:石塊間平整幾乎沒有縫隙

如果要說感想,駿府城大概是這趟旅程參觀的主要城池裡最「公園化」的其中一座,除了大型的展示物與資料館外公園內沒有太多江戶時期遺留物,讓偌大的公園其他的角落少了些共鳴。不過,駿府城的資料館內容還算是有趣,而看著天守台的龐大考古現場,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駿府城會有更加驚人的展示出現。

衍生閱讀:<靜岡名城> 武田流之諏訪原城跡 、<靜岡名城> 百大名城之掛川城 

駿府城公園
〒420-0855 
静岡市葵区駿府城公園1-1

東御門、巽櫓、坤櫓

開館時間 午前9時~午後4時30分
(※入園は午後4時までとなります)
休館日 月曜日(祝日、休日にあたる場合は休館振替無しで営業)
年末年始(12月29日~1月3日)
arrow
arrow

    vant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